纪法史鉴|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
明仇英绘《桃花源图》 资料图片
了解详细
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,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。其实,陶渊明的底色,并不是一位隐者。从他少年时代的“猛志逸四海”(《杂诗》其五),到中年的“日月掷人去,有志不获骋”(《杂诗》其二),再到晚年的“猛志固常在”(《读山海经》其十),“大济于苍生”的济世热情,贯纪法史鉴|《后汉书》中的家风故事
范晔著史后出转精
了解详细
优秀的历史学家,总是对于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十分敏感。梁启超对东汉士风多有赞美,在发表于120年前的《新民说》中写道:“东汉尚气节,崇廉耻,风俗称最美”。其实,这并非梁启超一人的观察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中,也说“东汉之世,虽人才之倜傥不及西京(西京即长安,此处以都城指纪法文化|错问责、问错责,应该怎么办?
有权必有责。不管是党组织还是党的领导干部,只要失职失责,就要被追究相应的责任。但是,如果是错问责、问错责,应该怎么办呢?
了解详细
问责条例实施3年来,问责持续深入,形成了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实践中也出现了乱问责、错问责、问错责等问题。比如,找人“背锅”的凑数式问责,“躺着中枪”的职能式问责纪法文化|除了纪委,这些单位也有权进行问责
说到问责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:“这是纪委的事儿”。
了解详细
然而,问责真就只是纪委的事儿吗?
当然不是!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第四条明确规定:“党委(党组)应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问责工作的领导,纪委应当履行监督专责,协助同级党委开展问责工作。纪委派驻(派出)机构按照职责权纪法文化|不遵守程序,一气之下就问责,错在哪儿?
问责问责,究竟是问谁的责?问责对象这事儿首先必须搞清楚。
了解详细
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第四条规定,“党委(党组)应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问责工作的领导,追究在党的建设、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、监督责任、领导责任。”第五条规定,“问责对象是党纪法文化|问谁的责?这事儿要搞清楚
问责问责,究竟是问谁的责?问责对象这事儿首先必须搞清楚。
了解详细
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第四条规定,“党委(党组)应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问责工作的领导,追究在党的建设、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、监督责任、领导责任。”第五条规定,“问责对象是党纪法文化|追究直接责任和问责,别搞混了
说到问责,不少人很自然地会联想到,自己看过这样一些新闻报道:因为漏接电话,某某同志被问责了;因为上班时间打麻将,某某领导被问责了……诸如此类的报道,很容易造成一种印象:某个党员干部履责不力受到了处理,似乎就是被追责问责了。然而,这算得上是对问责的“正解”吗?
了解详细
最近,在做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线访纪法文化|领导干部被问责后,还能继续使用吗?
在被问责的板子击中后,有的党员干部背上了思想包袱。有人不无伤感地说:“被问责后,我感到很惭愧,觉得前途一片黯淡,看不到希望了。”
了解详细
那么,党员干部被问责后,是不是就意味着被“贴上标签”“打入冷宫”“永不叙用”了呢?
当然不是!
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,在第三条问责原则